2023的第一波花期,不如来这些地方赏花吧!
2023-01-27
假期最后一天
没有安排的朋友们
有没有兴趣到沪上各个公园去赏赏花呢
小编整理了一些沪上赏花好去处
快来跟着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01
上海滨江森林公园
冬日的滨江森林公园如同一幅彩色的油画,鸡爪槭、榉树、乌桕、水杉、银杏等树木上演着一场视觉上的冬日盛宴。
与此同时,茶梅和腊梅逐渐开放,填补了花季空白,为萧瑟冬日增添了一抹艳丽和生机。
茶梅花冬日开放不仅花色瑰丽、淡雅兼备,且枝条大多横向展开,姿态丰满。在墨绿色的茶梅树上,茶梅层层叠叠,格外娇艳动人。
蜡梅星星点点的淡黄,散发出甜甜的幽香,即使身处寒冷,也是开的热闹。有些花苞在等待绽放的时机,这份冬日限定的香味总在不经意间幽幽袭来,暗香浮动,沁人心脾。
图片来源:@上海共青森林公园
02
辰山植物园
年年所得皆所愿,岁岁花开迎新春,辰山植物园邀您一同迎接春暖花开的日子。2023新春期间(1月20日至2月16日),辰山植物园将以《百花迎春 玉兔送福》为主题奉上迎春花展及系列年节活动:牡丹与高山杜鹃作为主打花卉,点亮新春喜庆氛围。
本次花展围绕“兔子”元素,共设置流浪地球、扬“梅”“兔”气、花开四海、多彩家园4大花展展区及大展宏“兔”、“钱兔”似锦2个网红兔子雕塑展区,将不同造型兔子融入展区,焕新全园氛围,喜气洋洋、跃向新年!
1月22日至1月26日,所有入园游客可参与迎新登高撞钟祈福活动。与年宵花卉或具有新春喜庆氛围作为背景合影,并将合影照片转发朋友圈收集满23个赞后,即可至二号门花车处参与现场新春福利抽奖。1月23日至2月16日,园内还将举办“2023贺岁汽车影院”活动,有户外观影、夜间游玩、文化之旅等活动。
图片来源:@辰山植物园
03
世纪公园
1月20日至3月20日期间,上海世纪公园将举办“玉兔贺岁 双梅迎春”2023世纪公园赏梅游园会活动,以户外花卉游览为主,500余株蜡梅,4000余株梅花将竞相开放。
世纪梅园以梅花文化为灵魂脉络,以香雪梅径、红梅片林、美人梅花坡等为形式载体,形成了“十亩梅园,千米锦绣”深具大气豪放之美的中西合璧式现代梅园景观。
此次的梅花布展由梅园五大景区,“岁寒三友”小景组成。既可以在梅海中倘佯,赏梅花、闻梅香、品梅韵,又可以细细品鉴梅花、蜡梅盆景,领略中国园林文化的精髓。
图片来源:@上海世纪公园
04
上海共青森林公园
清香馥郁辞旧岁,凌波仙子贺新年。上海共青森林公园一年一度的新春市民水仙花展暨水仙雕刻造型大赛(即日起至1月29日)将于开幕啦!同时,备受大家喜爱的水仙雕刻造型大赛也将如期举行,在赏花之余,感受中国传统水仙文化魅力。
今年水仙花展增加了西门、南门两大主入口的环境布置,以各类水仙及年宵花卉搭配兔年的春节元素造景,让大家在森林中体验浓浓的年味。
此次共设三个主题展区,分别为水仙闹新春展示区、水仙花品种展示区、水仙雕刻造型展示区,整个花展以水仙花作为主题花卉,并配置梅、腊梅、金桔、郁金香、葡萄风信子、鲁冰花、康乃馨、花毛茛、须苞石竹等丰富多样的年宵花卉,在隆冬时节提前感受“春暖花开”般的美景。
图片来源:@上海共青森林公园
05
真如公园
2023年真如公园蜡梅展如期而至,本次展览(即日起至2月15日)主要展出公园内1100余株地栽蜡梅,70余株蜡梅盆景,以及占地约260平方米的四个独立景点。
园内悬铃木广场,以孤植悬铃木为中心,以卵石围边,用造型蜡梅盆景、郁金香、报春花,以及时令花卉给呆板的广场营造灵动的氛围、缤纷的色彩,并感受广场周边蜡梅沁人心脾的幽香。
在园中园区域,利用小院景墙、如意亭、假山、水池等中国古典元素,巧妙布置造型盆景7组,搭配时令花卉组合,在原有古典韵味的基础上,增添几分雅趣和节日氛围。
园内蜡梅广场,凭借原有地形,用竹篱笆、木门楼构建农家小院框架,内里布置造型蜡梅盆景19组,配以郁金香、报春花、时令花卉,感受朴实田园风。
图片来源:@绿色上海
06
花开海上生态园
春节期间(1月22日至1月27日),花开海上生态园内梅花、腊梅、茶梅正凛寒而开。
带上新年的喜庆,在园内找到这些植物,并拍下照片,集齐三种“梅”图,即可到游客中心兑换新年好礼一份。还可以将对新一年的期许和愿望写在祈福卡片上,悬挂于枝头,和傲霜而开的梅花一同绽放。
图片来源:@花开海上生态园
07
豫园
豫园作为著名的江南古典园林,延续了举办花展的文化传统。
此次豫园举办“寒梅馨香——2023年豫园新春梅花桩景展”,将栽培的数十株梅桩盆景布置在豫园秀雅的曲苑楼阁间,使中国传统梅文化的精粹与江南古典园林静美景观结合,观景与赏花同在,历史与文化并存,再次呈现中国传统文化之美。
“开时似雪,谢时似雪,花中奇绝。”新春佳节,来豫园踏雪寻梅,看薄雪轻覆枝干,赏梅花独自迎霜。在豫园,静等梅花开,默默待春来。
图片来源:@微豫园
*部分文章,图片资源来源于网络,文中可能出现未署名的原创图文,转载前未能与权利人取得联系,转载不用于商业用途,如不慎侵权,请后台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温馨提示
请大家加强自我防护,坚持“防疫三件套”,牢记“防护五还要”,落实好规范佩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做好“手卫生”等个人防护措施,当好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