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气之美 | 时雨及芒种,四野皆插秧

2023-06-06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农历历法中表示自然节律变化的特定节令,是中华民族古老智慧的结晶,2016年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二十四节气,充盈着科学的雨露,洋溢着文化的馨香,既在我们的居家日常,也是我们的诗和远方。即日起,上海文旅智宣特别推出“节气之美”线上专题,带您从习俗、游乐、美食、艺术、康养等多维度,感受节气文化之美,品味上海文化之韵。


芒种


今天是6月6日,我们迎来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九个节气,芒种。这也是夏季的第三个节气。《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这样说:“五月节,谓有芒之种谷可稼种矣。”


旅游局


进入芒种,表示仲夏时节的正式开始。此时气温显著升高、雨量充沛、空气湿度大,江南地区进入梅雨季,北方地区气温升高,但尚未进入雨季。对于农家来说,芒种也是南方种稻与北方收麦的忙碌时节。


和小满一样,芒种作为和农时紧紧关联的时节,在中国,也有许多的习俗,一起来看看!


芒种习俗·农事忙


芒种的气候特征是气温显著升高、雨量充沛。这样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无论从播种和移栽来讲,都是很适宜的。芒种字面的意思是,有芒的麦子快收,有芒的稻子快种。因此,民间把“芒种”称为“忙种”,说明到了这个时节,已是农业耕种最忙的季节。


旅游局


同时,农事耕种以“芒种”这一时节为界,过此之后播种的成活率就越来越低了。所以到了“芒种”,南方地区必须抓紧时间,及时移栽水稻。北方地区的麦子也快成熟,要准备收割小麦了,民谚“芒种不种,再种无用”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因此,在这个繁忙的季节,古代先人流传下了不少充满智慧的民谚:


芒种不种,再种无用。


芒种夏至,水浸禾田。


芒种有雨豌豆收,夏至有雨豌豆丢。


芒种落雨,端午涨水。


芒种夏至是水节,如若无雨是旱天。


芒种插秧谷满尖,夏至插的结半边。


栽秧割麦两头忙,芒种打火夜插秧。


芒种习俗·送花神


农历二月二花朝节百姓上迎花神。芒种已近五月间,百花开始凋残、零落,因此,民间多在芒种日举行祭祀花神仪式,饯送花神归位,同时表达对花神的感激之情,盼望来年再次相会。


旅游局


此俗今已不存,但从著名小说家曹雪芹的《红楼梦》第二十七回中可窥见一斑:“(大观园中)那些女孩子们,或用花瓣柳枝编成轿马的,或用绫锦纱罗叠成千旄旌幢的,都用彩线系了。每一棵树上,每一枝花上,都系了这些物事。满园里绣带飘飘……”“千旄旌幢”中“千”即盾牌;旄,旌,幢,都是古代的旗子,旄是旗杆顶端缀有牦牛尾的旗,旌与旄相似,但不同之处在于它由五彩折羽装饰,幢的形状为伞状。由此可见大户人家芒种节为花神饯行的热闹场面。


芒种习俗·健康养生


芒种时节,人们要顺应夏季昼长夜短的规律,日出而起,日盛而小憩。晨起可以适当地晒晒太阳、抻抻筋,以使阳气充盛,精神振奋,但要避免阳光直射,注意防暑。

旅游局

心藏神,与夏气相通应。芒种过后,天气闷热,心阳得夏暑之气容易亢盛而扰乱心神。因此,夏季人们易出现烦躁不安等情绪问题。此时应宁心静气、避免暴怒,通过调神,使心得所养。


饮食上,应以清淡为主,多吃杂粮,少糖盐、少油腻、少辛辣。夏季气温较高,易耗气伤津,所以要及时补充水分,避免因出汗过多而发生脱水,可适当饮用酸梅汤、绿豆汤等消暑饮品。


旅游局


芒种时节,农人繁忙,学子应考。在雨水和阳光的滋润下,万物努力生长,迎夏而立。这是人不闲、地不荒的时节,亦是希望充盈、力量充沛的时节,愿所有人都能今时挥洒汗水,未来心想事成!


来源:上海文旅智宣


*本网站为非盈利性网站,部分文章,图片资源来源于网络,文中可能出现未署名的原创图文,转载前未能与权利人取得联系,转载不用于商业用途,如不慎侵权,请后台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上海市文旅推广网提供旅游景点 | 酒店 | 会展 | 文旅推荐 | 节庆盛事等权威上海文旅资讯。是为海内外旅行者及会议会展、奖励旅游和各类活动策划者提供专业上海文旅及会展信息的官方网站。
本网站为非盈利性网站,部分文章,图片资源来源于网络,文中可能出现未署名的原创图文,转载前未能与权利人取得联系,转载不用于商业用途,如不慎侵权,请后台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